我真没想当县令夫人_我真没想当县令夫人 第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真没想当县令夫人 第6节 (第2/2页)


    ??夏向松扶着妻子,紧张的屏住呼吸,这还是他第一次看见妻子生产。

    ??原来女人生产是如此的艰难,要是他流了这么多血,恐怕早就没命了。

    ??随着稳婆用力的按了下肚子,婴儿终于出来了,“生出来了,生出来了。”

    ??“恭喜,恭喜,是个男孩。”稳婆笑着报喜。

    ??小小的,软软的一团,稳婆一巴掌拍在他的屁股上,“哇,哇...”屋里便传来一阵响亮的啼哭声。

    ??“菩萨显灵,菩萨显灵哟,祖母的金孙哦,祖母可算是盼到你了!”老夏氏一听是个男孩,笑得合不拢嘴,双手合十,不停的作揖。

    ??“大夫,快看看我的妻子。”夏向松欢喜后看到妻子又昏迷了,连忙喊大夫。

    ??“好在有惊无险,你妻子脉象还算平稳,只是身体还是很虚弱,多吃点肉,蛋之类的补一补。我再给你开几副药,调理下。”大夫把了下脉,终于放松下来,擦了擦头上的汗。

    ??随即从药箱里拿出纸笔写了满满的一张,交给夏向松让他去抓药。

    ??白溪提着的一颗心也轻松了起来,母子平安就好。

    ??作者有话说:

    ??小仙女们,记得动动你们发财的纤纤玉手点个收藏哦!感谢!

    ??第7章 捉鱼

    ??看到白溪回来了,白晚连忙上前问道:“阿姐,如娘怎么样了?”

    ??她听见了一点动静,好像情况很凶险,不过她不能进去。

    ??“如娘身体太虚了,幸好有惊无险的生了个大胖小子。”

    ??“太好了,她终于得偿所愿了。”白晚高兴的道。

    ??是啊,终于得偿所愿了。

    ??老夏氏对如娘怎么样她们都是知道的,就因为如娘生了三个女儿,在他们家连个丫鬟都不如。

    ??夏向松只要向着妻子,就被老夏氏一顿臭骂,要让他休了这个生不出儿子的赔钱货。

    ??夏向松不想休妻,但是又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指指点点,便去了隔壁村学木匠。

    ??他这一走,如娘在家中更加艰难了,家里地里的活一把抓,几次都晕倒在了地里,老夏氏还骂她装模作样,连个大夫都不肯给她请。

    ??现在如娘生了儿子,日子该好过一点了吧。

    ??白溪又想到自己两姐妹,祖母也是十分嫌弃她们。特别是娘生了白晚之后伤了身子不能再生了,祖母也是逼着爹休妻,爹却不愿意,便带着娘来到了红叶村安家。

    ??只在节日里给祖父祖母带去该孝敬的礼节。

    ??她们姐妹俩何其幸运啊,有这样好的爹娘。只可惜幸福的日子是那么的短暂,娘的身体太差了,在她十岁那年就去世了,爹也伤心欲绝,没熬过那年的冬天。

    ??-

    ??看着天快黑了,白溪便开始准备做饭了。她早就饿了,还是去县城请大夫的时候吃了一个包子呢。

    ??今晚就用竹笋炒点肉吧,再烧一个鸡蛋汤。

    ??把肉煸炒至微黄,放入调料,再放入竹笋,翻炒几下就好了。

    ??把鸡蛋打散倒入煮开的汤里,搅两下撒一把葱花即可。

    ??两道菜很快就做好了,端上桌,香气扑鼻,令人胃口大开,三人都饿了,吃的很快。

    ??-

    ??谢奕寻正在给两姐妹读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白溪与白晚听得昏昏欲睡,这诗经可真催眠。

    ??“溪姨,晚姨,在家吗?”

    ??白溪出去一看,原来是如娘的大女儿。

    ??只见她瘦小的肩膀却背了一大捆柴站在门口。

    ??“大丫来了啊。”白溪笑着说道。

    ??大丫经常给她家背柴来,一捆柴能换一些吃食,有时是红薯,有时是馒头等。

    ??虽然白晚一个人就能打很多的柴回来,她们家并不缺柴,但是白溪知道大丫她们在家里吃不饱都是经常的事,也乐意用一些吃食换她的干柴。

    ??“溪姨,我想,我想换一个鸡蛋给娘吃。”大丫红着脸说。

    ??白溪蹙了蹙眉,“你祖母又让你娘饿肚子了?”

    ??“不是,不是的,祖母没让娘饿肚子,是我想换个鸡蛋给娘补补身体。药钱太贵了,把家里的钱都花完了。”大丫低着头不好意思的说。

    ??白溪笑了笑,“是这样啊,大丫真孝顺,你今天这捆柴特别多,就给你两个鸡蛋吧。”

    ??大丫惊喜的接过两个鸡蛋,“谢谢溪姨。”

    ??白晚看着那个小小的背影,十分动容,“阿姐,我们去河边看看有没有鱼吧,如果能抓到鱼就拿给大丫,让她给她娘煮汤喝。”

    ??大丫虽然只有七岁,可已经会煮饭洗衣服了。

    ??“好。”白溪点头。

    ??谢奕寻看到那个面色蜡黄的小女孩用她幼小的身体捡柴换鸡蛋来孝敬她的娘亲,这片孝心令他十分感动,也决定加入抓鱼的队伍。

    ??三人提着桶,一人拿了一把叉子,朝着河边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